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江川区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基本培训的部署要求,坚守党校初心,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
一、建立健全机制,明确培训范围
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关于规范地方党校(行政学院)基本培训班次和课程设置的通知》《玉溪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及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提前谋划了基本培训五年规划和制定了中共玉溪市江川区委党校2025年调训计划。按照全员覆盖、应训尽训要求,以五年一个周期科学设置培训规划,把基本培训任务细化实化具体化。一是建立培训干部信息库,明确培训对象。按照不同的培训类别,统计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村(社区)“两委”、基层党员干部等培训对象人数,分级分类建立信息库。二是谋划五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结合我校食宿容量,分层分类设置培训班次,分成乡科级干部进修班、专题研讨班、基层党员培训班等7种不同类别主体班次,并统筹做好培训安排。三是科学设置学制,保障连贯性。根据不同班次,在学制上做到长短结合,在培训周期上做到常态开展、统筹有序,确保党员干部学习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二、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党员干部履职能力
对照基本培训课程设置要求,不断优化培训内容。根据我校现有课程资源,梳理制定基本培训课程清单,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党性教育及履职能力提升三大方面。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党的创新理论课为基础,构建“总论+分论+专题”的课程体系,确保理论教育占总课时较高比重。二是将党性教育覆盖所有班次。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等党性教育课程纳入主体班教学日程,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培养宗旨意识、强化政治忠诚。三是以提高党员干部履职能力为目标,提升课程针对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学员实际需求,开发契合我区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业务课程,针对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村(社区)“两委”、基层党员干部等不同群体,分类设置党风廉政教育、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等课程,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深度融合,提升干部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三、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性
为扎实做好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让党校课堂“活起来”,我校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主动融入“市县一体化”发展,丰富教学载体,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多样打造“沉浸式”党课。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题和不同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一是大力开展互动式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和学员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打造优质现场教学点。按照“巩固一批、提档一批、新进一批”原则,依托江川区自然禀赋、人文历史、现代产业发展等特色资源,串点成线,将多个现场教学点划分为党性教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题,打造15个主题突出的现场教学点。依托“市县党校一体化”平台,将已有的多个现场教学点纳入到全市各县区党校系统课程库中,切实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三是深化交流研讨。在主体班次中设置交流研讨环节,引导学员培训期间把学习、思考、行动结合起来,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通过小组研讨、学员论坛、领导座谈交流等形式让学员充分交流工作经验和学习体会,使不同岗位、不同经历的党员干部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突出从严从紧,强化全过程学风建设
把严的要求贯彻到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使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在江川区委党校蔚然成风。一是从严治校。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基本方针结合起来,切实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二是从严治教。严明纪律规矩,绝不允许触红线、越底线,严格执行集体备课、集体试讲、外出授课报备等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考评体系,确保党校讲台不出“杂音”和“噪音”。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明大德、守公德、潜心治学、悉心育人。三是从严治学。采取“多层级、多维度、立体式”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学员管理相关规定,严把学员教育管理。训前开展学风学纪教育,把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学习纪律和生活纪律要求讲在培训前;训中严格考勤和课堂纪律,建立良好的学风;训后建立课程评价反馈制度,由学员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多维度评价,把党性教育贯穿学员管理全过程、各方面。(江川区委党校 安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