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思想引领主力军作用,易门县委党校立足干部教育培训主责主业,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简称“五史”)学习宣传教育融入干部培训、理论研究、社会宣讲全链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推动“五史”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
聚焦主责抓培训,筑牢思想根基。将“五史”学习与党的民族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和主体班次必修课程,开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与经验启示》《易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等专题课程,同时,邀请省市委党校专家、党校骨干教师和统战(民宗)部门组建跨学科师资团队,通过系统化、专业化授课,引导学员深刻认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渊源,推动学习常态化、长效化。
创新教育载体,深化共同体意识。依托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工人运动史馆、易门烈士陵园等教学点红色文化资源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易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基地),打造“五史+民族团结”现场教学点。组织学员通过沉浸式体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成就,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服务社会宣讲,凝聚团结奋进合力。发挥“石榴红”宣讲团作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县属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送教宣讲下基层”活动。近年来,开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党章、民族工作、“五史”等专题宣讲543场次、受众83407人次。其中,讲授《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创建》等民族团结专题课54场、受众9785人次。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和“五史”知识深入人心,助力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强化理论研究,赋能实践创新。围绕“五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设立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组织教师深入基层调研,形成《易门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易门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路径研究》《易门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等调研课题共27项,撰写易门党校资政专报17篇,获县委、县政府领导批示17篇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中得到深化。同时,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研究结论融入课堂教学与宣讲内容,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双向赋能,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智力支撑。
下一步,易门县委党校将持续完善“五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在深化理论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扩大社会影响上持续发力,推动“五史”学习与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频共振,为谱写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贡献党校力量。(易门县委党校 李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