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胖文生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全局谋划和战略部署,三者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又统一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指出,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姊妹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决定”,缺一不可。 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要落实这些顶层设计、实现这些主要目标和任务,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进行,并用法治手段巩固改革成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列举了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破除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关键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现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遇到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就是实现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是更深层次的现代化,是怎么来治国的问题,所以提出两个,一个是治理体系,一个是治理能力。这是我们整个全面深化改革最核心的问题。这个观念很新,原来国家更多的是政党统治国家,对国家、社会进行管理,我们现在对国家、社会进行治理,一字的差别实际上是观念、理念重大的变化,依法治国这个重大问题《决定》,是在契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什么来保障?只有建设法治国家才能保障现代化的实现,否则经济发展再快,如果没有法律保障它,那么这个改革成果不能持续和长期发展。 新中国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GDP排名上升到世界第二,用60多年的历程走过西方300年走过的历程,但是西方300年发展过程中所积攒的矛盾也同样在中国出现,特别是近十年间展现出来。许多问题没有因经济发展而解决,反而被压缩的矛盾在不断释放。现在社会的矛盾确实比较多,利益格局调整难度很大,由于分配不公、机会不公平不公正,既得利益兴风作浪,使整个社会严重扭曲,四大差距没有一个缩小,都被放大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拉大,这就说明这个分配制度肯定是有问题了,我们需要调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指出,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中共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坚定不移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两个总目标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决定》还提出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六大任务。提出了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每一项任务的落实都是非常艰巨的,都需要深化改革来落实,改革依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依法治国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治队伍和依法治党几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每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也应该包括这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应该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实现。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没有法治保障的改革是不牢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改革依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编辑:何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