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红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绘就了“法治中国”的路线图,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党员领导干部是国家法律的具体执行者,言行对一般干部和群众有着很大的示范效应,从一定层面上来说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学法、知法、懂法从而带头守法,树立对法律的敬畏意识,明白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时刻保持清醒的法治头脑,引领社会崇尚和信仰法律,用实际行动推进依法治国。 一、 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强化自我约束。党员干部应当把党纪国法视如戒律一样,把对法律的敬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作为修身理政的法宝。比如,中央的八项规定和省市县贯彻执行决定的出台,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应酬,不但身体保养好了,而且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工作、思考工作。同时,约束了党员干部内心欲望的膨胀,守住底线、红线、高压线,远离是非之地和是非之事。作风的大幅转变,既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其他党纪国法和中央八项规定一样也是修身理政与凝聚民心的法宝。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自觉把党纪国法置于心中敬畏它,做党纪国法的守护者、先行者,这也是党员对自己内心的崇敬,对自己良知的负责,对自己入党宣誓的忠诚。 二、 带头树立法治信仰,消除人治思维。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人们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法律作用的认识也越来越到位,但人们的法治信仰没有真正树立,人治观念在有的地方依然盛行,法律悬空、制度空转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信仰,消除人治思维,引导公民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行动,消除“信访不信法”、“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和“走关系强于走程序”的错误思想。要加强法律普及工作,把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逐步灌输到群众的头脑中,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推动法治进程。 三、 带头公正执法,杜绝以权压法。公正执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只有公正执法,才能体现公平正义。不管法律规定得多么完备,当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人们就会信奉强权而不相信法律。执法者如果奉行“权大于法”和“以言代法”的思维,人们就不会相信法律;如果养成“以权压法”、“以权枉法”的习惯,人们就会抛弃法律。每一个判例都可能为公众的法律信仰添加一块基石,而每一次失误也都可能成为法治信仰崩塌的链条。所以,我们领导干部必须慎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把权力严格控制在法律的轨道上,克服特权思想,杜绝特权现象,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小街法治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结合乡镇实际,我们小街乡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大法律普及力度。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法律,着力培育群众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教育引导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是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断规范小街乡为民服务中心建设,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更顺畅一些;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不断深化为民服务,让群众能够更多、更全面地享受到一些便利化服务。三是健全完善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要坚决实行依法治访,抓好《信访条例》等信访法律法规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群众知法、守法,依靠法律维护好自身利益。要认真总结近年来乡镇、村委会化解矛盾纠纷的有益做法,综合运用扶危帮困、心理关怀、法律宣传、协调联动、陪访稳控等措施,教育引导信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和正常渠道表达诉求。对缠访闹访等违法行为,要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公开曝光,切实起到震慑作用,努力形成依法有序、文明信访的氛围。四是深入推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完善依法决策机制,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强化权力运行监督,确保依法全面履行职责。 十八届四中全会奏响了“法治中国”最强音。在新的征程中,法治会越来越被重视,依法治国的理念亦逐步深入人心,只要全面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在全社会范围形成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法治氛围,广大群众就能享受到更幸福、更有尊严的美好生活,就能牢牢铸就中国梦的基石。 编辑:何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