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成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量任务在基层,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责任主体在基层,落实党对依法治国领导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成效。我们必须切实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 一、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有空白盲区的问题,也有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还有软弱涣散的问题。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以开展“美丽玉溪服务先锋”行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构建全方位覆盖的基层组织治理网络,努力使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党组织作用有效覆盖到社会各个领域。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适应经济基础、体制环境、行业分工和党员群众流向的新变化。要按中央和省委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聚焦突出问题,保证基层治理法治化任务的落实。 二、 要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强化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核心力量。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骨干力量,要着力在“选育管”上狠下功夫。“选”:要将政治素质好、法治意识强、服务水平高,自觉遵规守纪、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选拔到党组织书记岗位,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要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的要调整出领导岗位。“育”:要把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培训目标和重点,进一步充实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等方面的内容,采取集中办班、专题讲解、案例剖析、典型示范、实践锻炼、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党组织书记带头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增强带头依法办事的实际本领。“管”:要按照依法依规、从严从实的要求,不断强化日常管理,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组织生活等各项规定,健全谈心谈话、诫勉谈话、廉政谈话以及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等制度。要加强对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监督管理,把依法治理成效作为衡量党组织书记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指标考核体系;把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核考察的重要内容。 三、 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合力。基层党员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要引导基层党员先学一步,务求学深学透,真正从内心敬畏法律。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基层干部,都要当好“宣传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带头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带头遵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建设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 四、 要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机制,做到与基层治理法治化有机衔接。基层党建工作根本上还是要依法依规来推进。目前,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中存在制度空转、执行不力的问题,也有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要及时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相符不一致的制度,抓紧完善健全新的制度。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制度、“美丽玉溪服务先锋”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度、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党员队伍建设制度, 严格民主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并与法律法规搞好衔接协调。要把党组织的制度规定与基层治理的各项制度机制有机协调起来,构建基层组织法治服务格局,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基层组织依法开展工作的机制,制定一套便于基层操作执行的议事规则和程序。建立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健全化解纠纷机制、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调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及时反映和协调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 编辑:何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