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宝龙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攻坚期、深水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要克服重重困难,朝既定的目标前进,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意识,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意识是当下对领导干部的现实要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时期,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期,好吃的肉都已吃完,好啃的骨头已啃完,问题倒逼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20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国家现代化和国家富强,而我国改革开放后用30多年的时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在实现高速发展和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和凸显出来,在思想领域出现理想信念迷失、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价值取向多元等现象,在发展领域出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重复投资、过度开发、生态恶化、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影响可持续发展等现象,在社会领域出现利益纠纷凸显、突发事件易发多发、群体性事件易发多发、社会管理难度加大等现象,在党员干部中出现作风不实、脱离群众、不作为、乱作为、为官不为、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意识,破解发展难题。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是当下领导干部适应工作的现实需要 在坚持问题导向意识的同时,要更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这也是当下领导干部适应工作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六种观点”和提高“七种思维能力”。 强化“六种观点”:一是强化实事求是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二是强化实践的观点。要求我们尊重实践,看准的事大胆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三是强化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看事物,统筹兼顾地推进工作。四是强化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既要实现当前利益,也要兼顾长远利益,不能盲目发展。五是强化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抓住工作重点,通过抓重点带一般,推行典型效应。六是强化群众的观点。要求我们要树牢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七种思维能力”:一是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理论指导作用。二是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我们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坚持科学发展,打牢发展基础。三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必须打破旧思想旧习惯束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提高系统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推进工作。五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过去,吸收历史经验,在继承中创新,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六是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我们必须辩证地看问题,注重事物的两面性,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七是提高底线思维能力。我们开展工作必须从最坏处准备,从最坏处着眼,最终取得最好的预期效果。 编辑:何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