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 正文

全力推动峨山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努力向彝乡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2018-08-31 16:36:36

□  鲁春红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峨山的发展踏上新征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贯彻落实“六个走在全省前列”、打造“三张牌”和建设创新型城市新要求,奋力推进峨山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到2022年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活力迸发、投入产出效率提升,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46∶45,力争GDP增速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保持前20名,在全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排名保持前5名。我认为,要实现峨山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要抓好创新、产业、项目三方面工作:

(一)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充分释放发展动力与活力。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要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创新。一是争当改革先行者。持续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降低企业成本,补齐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短板。持续深化行政审批、财税、投融资等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医疗卫生、生态文明、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把科教创新城峨山功能区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装备制造及高原特色农产品国际物联港”目标定位,主动融入“四带多园”发展布局,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联动,改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引导企业提高研发经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五大行动,加快推进“森林峨山”“生态峨山”建设,探索实行山林长制,坚决落实河长制,倡导简约适从、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守住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二)以结构调整为中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找准峨山“三张牌”定位,以“3252”产业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实施“三大基地”“两个百万”和“一带一廊”特色产业建设,着力打造“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峨山片区增长极。因地制宜发展油橄榄、温带水果、核桃、花卉、药材等产业,稳定8万亩烤烟、5万亩油菜、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加快推进“华西希望·德康”集团和双胞胎猪业有限公司种猪生猪养殖项目,抓实茶叶、蔬菜、水果、肉牛4个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油橄榄、油菜籽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特色品牌,努力把峨山建成省市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区、重要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之一、面向南亚东南亚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之一。二是转型发展新型工业。加快推进玉溪大化产业园区实体化改革,将大化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绿色发展的“百亿元工业园区”,将甸中―十街生物产业园建成玉溪乃至全省跨区域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围绕打造“绿色能源牌”要求,以省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全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玉溪行动计划为契机,按照“调结构、扩总量、提质量”思路,着力优化区域布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以清洁能源、铝型材加工为重点的绿色能源产业。着力做大优质铸造、高端装备制造、建筑钢结构制作安装等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节能环保等新型建材与材料业,加快培育医药、食品、饮料等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强力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新发展模式,把峨山打造成玉溪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全省优质铸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要求,从“康养、休闲”着手,加快“一心连两翼,四片展风情”规划布局和全域旅游供给体系建设,实施“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建设,积极服务和融入省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打响“天下彝家·笃慕梦园”名片, 着力发展云茶山庄―彝人谷―小街温泉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带,持续打造开新街暨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火把狂欢旅游节等节庆品牌,全力推进以“彝人谷”为重点的特色乡村旅游。加快玉溪裕康冷链物流、罗里物流园区建设,建成现代物流重要枢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节点;充分利用峨山森林覆盖率优势,推进高鲁山旅游开发,促进旅游业与体育、医疗、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名副其实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新高地。

(三)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拉动投资快速增长。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引擎和助推器,千方百计增加优质高效投入,切实打好投资“组合拳”,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是加强项目储备和包装。以省市“十三五”规范中期评估调整为契机,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县产业提升、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续项目支撑。制定年度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清单,包装一批优势项目,每年组织4次以上有影响、有实效的招商推介会。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着力推进省市“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和县级“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县城提质扩容、特色小镇、甸中―十街特色生物产业园、玉磨铁路峨山段、玉楚高速公路峨山段、筇川水库等项目,加快能投应急气源储备中心、永鑫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提前谋划民用机场建设,积极申报重大水利设施项目,争取滇中引水工程峨山受水区管网早日建设,提升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三是落实项目责任制。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县直部门联系帮扶项目责任制,健全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推动机制,不断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扎实推进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峨山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各项工作须与时俱进、更加精准。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兴县、开放活县、共享和县”五大发展战略,着力发展“3252”产业,重点打造“三大基地”,持续推进“两个百万产业”,培育壮大“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彝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两大产业”,倾力建设全省民族自治经济强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县,奋力开创峨山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作者系峨山县委副书记、县长)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