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 正文

瞄准产业谋发展 脱贫致富奔小康

2020-06-24 15:30:20

□ 蒋树芬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致富能力提升了,才能实现持续增收“拔穷根”。

20世纪80年代,如今被誉为“云南第一村”的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大营街社区还是一个贫困的地方,“吃粮难、喝水难、住房难、行路难、娶媳妇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营街人抢抓发展机遇,全面发展第二、三产业,彻底改变了“五难”状况,居民在就业、求学、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共享发展成果,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1978年,社区经济总收入98万元,人均纯收入167元。2019年,社区经济总收入119.2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03元。从贫困的乡村一跃成为农村共同富裕的典范,其实现路径就是产业发展。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大营街社区的今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关键、最管用的扶贫措施就是发展产业,它关系着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通过发展产业,由传统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富裕一方百姓。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实现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就难以持续稳定脱贫。做好了产业扶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保障。脱贫攻坚要树立产业脱贫意识,充分认识发展产业的重要性,紧紧抓住产业脱贫这一有效手段,整合资源,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致富。

党建引领,汇聚众智

瞄准产业谋新路

大营街的蜕变,离不开社区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开拓创新。社区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的理念,带领居民走发展集体经济脱贫致富之路,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先后创办了芝麻片厂、红砖厂、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分厂、玉溪水松纸厂、红塔铝箔纸厂、红塔铝型材厂等集体企业,投资建设汇溪公园、汇龙生态园、映月潭修闲文化中心等旅游休闲景区,开创了第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经济格局,实现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大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幸福安康。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一切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引领一个地区发展的“火车头”。一个地区发展得好不好,与基层党组织关系重大。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明确自身职责,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奋斗目标,全身心投入到谋划本地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教育引导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理念,从思想上提振脱贫致富的信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结合贫困对象实际,把准发展方向,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带领群众选择适宜的产业脱贫道路;要借助外力,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工作队和专家团队的聪明才智,为本地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引进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集中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脱贫攻坚增力添智。

立足实际,创新方式

推动产业融合大发展

大营街社区盘活利用集体土地和居民手中的资金,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实现了资源变资产的巨大飞跃。居民通过入股的方式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年终享受分红,且逐年攀升,2018年、2019年每人年终分红6000元。

立足当地实际,整合资源发展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每个地区具有的资源不同,面临的机遇也不一样,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探索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让土地、劳动力、自然风光等“沉睡”的要素活起来。要深挖本地特色种植养殖、传统手工制作、生态农副产品开发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引领带动作用,针对许多地区出现的土地零散、经营分散、规模小不挣钱的现状,可探索实行土地流转,将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培育或引进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规模化种植养殖,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难题。要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土地、房产建设用地、各类闲置房产设施、自然风光、人文环境等发展相应产业;有闲置房产设施或集体预留用地的地区,可通过出租、置换等方式盘活利用,壮大集体经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对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的,可采取众筹方式,鼓励农民以入股的方式加入项目开发,实现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已到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必须凝心聚力,共同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但脱贫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开始。要确保脱贫群众长期稳定脱贫,像大营街社区居民一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需要大力发展产业,提供可持续的有效支撑,真正增强地区发展的“造血”功能,使地区发展永葆活力。在这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不能缺席,必须永远走在地区发展的最前端,把好方向,统揽全局,带领群众驶向幸福的彼岸。

(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