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 >> 学习交流 > 正文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幸福新玉溪

2012-12-13 01:39:19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它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极为紧密。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衡量一个地区好不好、人民幸不幸福,不但要看其经济发展水平,还要看社会建设好不好,社会是否充满活力、是否和谐稳定,人民满不满意。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幸福新玉溪是玉溪全市人民的新希望、新期待。十八大报告全面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期待,为百姓勾勒出了幸福美好的未来生活蓝图,为和谐幸福新玉溪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玉溪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大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居民收入水平低、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等问题突出。玉溪要建成和谐城市,建成全省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办好群众关注的事、急需的事、普遍得实惠的事。一要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学条件差、教育不公平等问题,不但要确保孩子“有学上”,更要为“上好学”而努力。二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玉溪人民不只是拥有赖以生存的“饭碗”,而是有一个“好饭碗”;不仅是为了生存而就业,而是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三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四要进一步改善玉溪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同时完善各项惠民医保政策,真正让玉溪人民“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五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实现“全覆盖、保基本”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玉溪只有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下大力气,真正实现玉溪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才能不断提高玉溪人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人的管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价值目的,全方位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社会管理的重点内容。构建和谐幸福新玉溪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下功夫。一要创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的理念,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办好群众关注的事、急需的事、普遍得实惠的事。二要创新管理体制,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玉溪特点的社会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突出依法管理、综合施策,变硬性行政手段为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实现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好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注重从源头加以解决,不断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加快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正确反映和协调各种利益诉求,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加快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制,促进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创造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康居。三要创新工作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变管理为服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把人民满意不满意、反对不反对、高兴不高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便民、安民、乐民、亲民、育民、助民实效,深入了解人民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人民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做到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与人民建立起鱼水深情,不断推进和谐幸福新玉溪建设。 (蒋树芬)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