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党校动态 >> 校院新闻 > 正文

玉溪城市综合体建设的路径思考

2013-11-21 08:25:21

  □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2013年被誉为玉溪城市综合体建设“元年”,一时间玉溪涌进5个城市综合体,一方面,这些城市综合体如何与玉溪城市发展规划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契合玉溪城市发展的水平和方向,有序开展建设,是城市综合体开发与建设成败的关键;另一方面,结合玉溪中心城区发展的方向和规律,还应该在城市发展的不同关节点上储备新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既争取云南省扶持城市综合体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又着眼长远全面提升玉溪中心城区的品质和竞争力。

  科学布局、多中心发展,契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律和方向。《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把玉溪中心城区定位为“滇中城市群次中心,具有高原山水特色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因此,强化玉溪中心城区核心功能,成为市域乃至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是玉溪城市发展的战略。增强区域服务职能,把旧城区改造优化为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以精品建筑打造城市新区、在城市的不同关节点上打造不同功能的核心和地标,提升城市现代都市形象成为了玉溪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城市综合体建设,必须契合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律和方向。旧城区主要以改造升级为主,通过对旧城和城中村进行改造升级,疏解居住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强化其商业中心地位,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控制在2个以内;北片区,通过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打造成为玉溪休闲、文化、会展和旅游中心,以建设2个城市综合体为宜;高新开发区,通过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产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支撑,成为玉溪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可以储备1个城市综合体;高铁新城区,以交通枢纽为基础,通过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成为玉溪物流信息中心,以建1个城市综合体为宜;北城是玉溪中心城区的传统名镇和北大门,可储备建设1个城市综合体。

  将城市综合体建设在城市发展的关节点上作为开发的首要因素。城市综合体通常占据在城市经济、产业、消费、构架规律性发展方向的关节点上,通过建筑高度和密度的有机结合,形成高楼林立的现象,成为城市的标志。玉溪也应当遵循中国城市综合体建设的普遍规律,把城市综合体建立在交通、城市景观、人流和居住功能比较集中的区域。一方面,使城市综合体成为24小时城市的活力之源;另一方面,通过在城市发展的节点上打造地标性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新名片。

  将山水生态特色和传统历史脉络融入开发的要素,形成项目的本质内涵。开发商的目的是盈利,但吸引消费者的往往是一些盈利薄弱甚至非营利性的业态业种。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关键在于抓住商业的魂——文化。文化是串联起来的灵魂,项目必须要有自身的精神诉求,与艺术的零距离接触、人性化的商业配置,让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变得愉悦,这是城市综合体的魅力所在。城市综合体区别于传统商业业态和网络购物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体验式的购物,一个是建筑的科学性与人性化。它抓住了现代人两个最核心的消费心理,眼球和情感体验,让人在购物消费中,实现精神感受的满足,这是城市综合体的生命所在。山水、绿意和灵动的音乐感是玉溪新城区(北片区)的魅力所在,综合体建设应当融入城市的这种特质,体现山体水系的可见程度和可达性,凸显独特的城市人文景观,树立玉溪市独有的城市形象;旧城区承接了玉溪市域的历史、文化、消费者心理和消费习惯,其综合体的建设应当以传承历史文脉、疏解人口、优化功能、提升环境品质、融入大众消费情感为特质,使其成为玉溪市重要的以历史风貌和文化风俗为特色的人气聚集节点。高新区集聚了玉溪发展的支撑产业和大批精英人才,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要体现玉溪现代的视野和奋进的雄心;高铁新城区是未来玉溪新火车站、高铁和昆玉城市轻轨交会点,其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应当体现玉溪开阔的胸襟和融汇天下的胆略。北城是玉溪的北大门,在保持传统历史脉络基础上,通过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彰显玉溪地域文化,成为玉溪物流、流通配套中心。

  将城市综合体建设与配套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结合起来,作为其长久发展的保障。城市综合体的诞生,是用于解决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土地资源稀缺问题,运营成功的城市综合体和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的有效结合,将更为均衡地重新配置城市的人口、经济、居住、环境等资源,改变传统意义的“一城一中心”局面。所以,强化综合体周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车流、人流的有序分流,合理构建城市空间结构,改变城市混乱的功能从而引发系列资源变化,缩小功能分割,助力城市未来的多中心发展。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客厅”,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要体现开放性、立体化和系统性,统筹绿地、广场、步行要素,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融。

  编辑:何亚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