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党校要本着对党的干部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气力培养造就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人才队伍。近年来,中共玉溪市委党校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后备骨干人才培养为重点,坚持“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相结合,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用好、稳定”四个环节,通过把牢政治方向、用活政策资源、搭建赋能平台、创新激励机制、打造优良环境等措施,统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为推动党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政治立人,强化思想引领。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党校人首先就要成为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的模范践行者。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地把党性要求融入党校人才“选、育、管、用”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体教职工头脑,做到教育者先学、先悟、先行。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教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优良作风,坚持为人师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党校声誉。
政策引人,拓宽招才渠道。在招聘选调方式上不断探索考核考试方式,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将笔试、试讲、面试、面谈各环节充分结合,灵活引进急需的紧缺优秀人才。充分利用相关人才招引政策,积极申报省、市人才项目,争取人才政策资金支持。目前共有教师3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教师占全体教师比例达88%。1名教师作为全国党校系统唯一理论骨干受邀参加团中央“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示范宣讲团。1名教师被聘为“云岭大讲堂”主讲人,2名教师获玉溪市人才政策“兴玉文化名家”称号,1名教师入选“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
平台育人,搭建干事舞台。探索建立“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四位一体贯通式培养体系,为教师搭建发展平台。以实施“名师工程”为统筹,评选校内名师和后备人才,明确培养期间的目标任务,采取名师帮扶的形式,带动培养全市党校青年教师,实现人才共育。坚持每年举办全市党校系统师资班,有计划分批次选送教师到上级党校、省内外高校培训访学,到乡镇驻村锻炼,到市直部门跟班学习,促进教师深度了解党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精准把握基层一线发展实际,提高教师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采取结对培养、以老带新、以好带新等形式,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帮助青年教师早过教学关和科研关。推行青年教师新课试讲、单周课堂、双周报告会、集体备课等制度,采取弹性工作任务和周例行检查、督导督学相结合,对青年教师实行加压与减负并举,严管与厚爱结合,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成就事业的氛围,使青年教师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在专业素养上更加突出,在实践应用上更加稳健,有效推进了教研咨一体化发展。
机制励人,激发干事动力。建立灵活自主、统筹兼顾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发挥业绩考核的评价功效和绩效分配的杠杆作用。积分管理贯穿教学、科研、资政等各项工作,全面覆盖教师管理的方方面面。将教师宣讲授课、发表文章、课题研究、理论研讨、行政工作等情况以积分的形式进行量化,并将结果运用于考评考核、绩效分配、竞争上岗、奖励惩罚等。建立健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争取奖励性绩效增量政策,两者实行有差异的分配导向,体现多劳多得、突出优绩优酬,激发由“要我干事”转变为“我要干事”的新动能。
环境留人,关怀教师成长。优化学校“硬环境”和“软环境”,营造奋发进取、潜心钻研、严谨治学的书香环境。提升“硬件”设施,为教师更新办公设备、购置学习研究书籍,丰富校园文体活动,美化校园绿化环境。对外地青年的优秀教师,加大关心力度,帮助解决吃住等基本保障问题,尽力减少后顾之忧。优化“软件”措施,在落实人才政策、工会待遇、子女就学等方面尽职尽责,对灵活引进的急需紧缺学科人才、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在绩效增量分配、岗位竞聘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待政策,在人才储备方面给予优先推荐,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