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共玉溪市委党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坚持质量立校理念,以全市党校系统一体化发展为依托,全力推进“名师工程”人才共育项目,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近日,该项目成功入选全市“兴玉英才支持计划”人才工作创新项目。
涵养源头活水,厚植发展根基
制定《中共玉溪市委党校“名师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以“德才兼备、教研并重、学风严谨、为人师表”为选拔标尺,将政治标准贯穿名师评选全程。以三年为一周期,每周期评选2—3名名师、4—5名名师后备人才,重点选拔科研成果丰硕、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广泛的专业教师。目前,已评选出4名名师、5名名师后备人才,40名市县党校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室”,引进博士1名。同时,建立健全名师团队学习、集体备课、科研合作、教学科研帮扶等机制。名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完成个人基本目标,带动工作室成员开发教学专题、发表论文、申报课题、获批决策咨询报告、入选学术研讨会等。
培育多维沃土,锻造过硬师资
坚持引育并重、以育为主,多举措夯实教师理论与实践基础。搭建成长锻炼、能力展示、思想交流等多元平台,创新举办全市党校系统“四史知行读书会”“学马信马在马言马”经典著作读书会,开展“周周学法规”“周周学时政”活动,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按照“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思路,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在教学上,推行“老带新、新促老”模式,老教师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等传授经验,助力工作室成员快速树立教学意识、提升教学水平。在教研活动中,鼓励工作室成员参与科研课题申报,组织外出调研,积累实践素材。依托“名师工作室”,组建精品课程开发和重大课题攻关团队,推动教学、科研、咨询深度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
搭建成长云梯,激活创新动能
全力为工作室成员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在学科建设上,追求教学课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强化党的理论与党性教育,优化调整院部设置,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等,以学科发展带动教师能力提升。在实践平台搭建方面,健全教师进修访学、调研、驻村等制度,促使教师走出教室“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同时,畅通成长渠道,积极推荐骨干教师进入各类专家库和学术团队,目前已有1名教师成为“云岭大讲堂”主讲人,2名教师入选“兴玉英才支持计划”“兴玉文化名家”,1名教师入选“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晋升教授2名、培养博士1名。工作室成员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音乐党课《歌声中的信仰》及升级版沉浸式党史课《领航的音符》成为培训“点单率”最高的课程之一,多次受邀到市外讲授,赢得广泛赞誉。
用好考核杠杆,释放人才潜能
坚持业绩与质量导向,充分发挥考核激励“指挥棒”作用。树立“以工作实绩论英雄”的导向,优化制度机制保障“名师工程”,组织参加“好课程、好案例、好故事、好教材”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营造创先争优氛围。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完善教师教学、科研、考核、绩效等制度,以积分形式量化教学、科研、资政成果,绩效工资从“固定保障”变为“动态激励”,激发工作室成员投身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名师工程”的有力推动下,工作室成员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成果斐然,部分成员主持多项课题,多篇文章发表并获奖,资政报告获省市领导批示,超额完成三年目标任务,荣获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科研标兵、青年新秀等多项荣誉称号。
(院校发展科) |